- 《重庆医学》杂志关于防范虚假编委招募的严正声明
发布时间:03-08
- 《重庆医学》2025年稿约
发布时间:02-18
- 《重庆医学》2024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名单
发布时间:02-14
- 《重庆医学》关于关闭旧投审稿系统的公告
发布时间:01-26
- 沉痛悼念本刊名誉总编辑王正国院士
发布时间:01-06
- 《重庆医学》自2025年起出版周期更改为月刊
发布时间:01-01
- 关于冒充《重庆医学》编辑部工作人员的郑重声明
发布时间:12-31
- 关于本刊启用新投审稿系统的公告
发布时间:07-05
- 《重庆医学》编辑部在第12届西部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揽获多项“西牛计划”荣誉
发布时间:07-10
- 国内医学AI领域迎来新突破,这些大模型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06-10
- 第四届两江疼痛诊治与康复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05-19
- 《重庆医学》主编聘任暨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04-23
- 热烈祝贺本刊编委吴南、张克勤教授荣获“白求恩奖章”、“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发布时间:04-02
- 《重庆医学》 | 世界肾脏日专题
发布时间:03-13
- 最高浏览
- 最高下载
- 最高引用
- 01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及早期复发病理特征的研究
- 02肺结节的外科治疗策略
- 03慢性应激所致焦虑/抑郁状态对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
- 04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通过骨硬化蛋白抑制骨髓瘤骨病患者成骨细胞功能研究
- 05牙周炎基因疫苗pVAX1-HA2-FimA、pVAX1-HA2-FimA/IL-15经鼻黏膜免疫SD大鼠的实验研究
- 06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07富血小板血浆对小鼠下肢缺血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
- 08冰冻血液产品临床使用安全性探讨
- 09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中药复方改善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 10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进展
- 最新文章
- 过刊浏览
-
孕鼠胎盘中Klotho、IGF-1及鸢尾素与胎鼠宫内发育的关系
章芳 1;2,郑琳璐 1;3,王婵 2,李蒙蒙 2,程亚颖 2△
摘要:目的探讨孕鼠胎盘中Kloth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鸢尾素与胎鼠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按喂养饲料的不同(低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和正常饮食),30只SD大鼠被分为宫内生长受限(IUGR)实验动物模型(IUGR组)、巨大胎鼠实验动物模型(巨大胎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孕鼠在妊娠第21天进行剖腹取材,记录胎鼠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质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法检测胎盘中Klotho、IGF-1、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UGR组胎鼠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质量更低,巨大胎鼠组胎鼠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UGR组Klotho、IGF-1和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巨大胎鼠组Klotho、IGF-1和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otho与胎盘IGF-1、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IGF-1与胎盘鸢尾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胎盘中Klotho、IGF-1及鸢尾素与胎儿生长有关,可能通过Klotho/IGF-1/鸢尾素轴调控。
-
过氧化物还原酶4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王丽梅 1,周素娟 1,陈芸 1,郑珂 2△
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物还原酶4(PRDX4)的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探索PRDX4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癌中的表达情况、预后分析及相关通路预测,同时收集124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4例OSCC组织中PRDX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线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RDX4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级别明显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SCC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PRDX4表达强度显著相关,且PRDX4高表达是影响OSC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PRDX4表达强度还与有无多枚淋巴结转移(P=0.020)及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P=0.031)有关,而与淋巴结被膜外侵犯无关。生存分析显示,PRDX4表达为强阳性与OSCC患者的较差的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相关。结论PRDX4表达为强阳性的OSC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预后越差。
-
Fer-1抑制铁死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田欣,高旺,姬林娟,王好,芮涛,姚永伟
摘要: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大鼠H9c2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ontrol组、H/R medium组、H/R medium+Fer-1组、H/R medium+Nec-1组、H/R medium+emricasan组。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铁检测试剂盒测铁离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活性氧(ROS)水平,MitoSOX TM探针经荧光染色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1)、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R medium组细胞毒性(LDH相对释放度)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 medium组比较,H/R medium+Fer-1组、H/R medium+Nec-1组、H/R medium+emricasan组H9c2心肌细胞贴壁数目增加,空泡减少,活性增加,细胞毒性(LDH水平)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H/R medium组H9c2心肌细胞内亚铁离子及总铁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 medium组比较,H/R medium+Fer-1组H9c2心肌细胞内亚铁离子及总铁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 medium组H9c2心肌细胞内ROS水平高于Control组,H/R medium+Fer-1组ROS水平低于H/R mediu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H/R medium组ACSL4、NOX1、环氧化酶2水平升高,GPX4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 medium组比较,H/R medium+Fer-1组ACSL4、NOX1、环氧化酶2水平降低,GPX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死亡在MIRI中发挥关键作用,Fer-1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缓解MIRI。
-
脓毒症导致的肺内源性与肺外源性ARDS患者炎症指标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齐红蕾 1,杨小娟 2,杨晓军 2,马希刚 2,王晓红 2,丁欢 2,朱金源 2△
摘要:目的研究脓毒症导致的肺内源性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RDS病因将其分为肺内源性组与肺外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炎症指标和预后指标,采用COX回归研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肺内源性ARDS为72例(肺内源性组),肺外源性ARDS为54例(肺外源性组)。肺内源性组患者的SOFA评分、器官功能损伤个数、心律失常比例低于肺外源性组,Murray评分、CCI高于肺外源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肺外源性组,干扰素-γ(INF-γ)水平高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TNF-α为肺内源性组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CCI、TNF-α联合预测肺内源性组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AUC=0.81,95%CI:0.71~0.91)。CCI、CRP为肺外源性组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CCI、TNF-α联合预测肺外源性组患者预后的AUC最高(AUC=0.91,95%CI:0.84~0.98)。结论脓毒症导致的肺内源性组与肺外源性组ARDS患者炎症指标不同,CCI、TNF-α是肺内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CI、CRP是肺外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联合牵引方法在肠道早期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朱程成 1;何亚龙 2;田静 3;张炜 2;徐岷 2△;王志化 2;陈萍 1;张文华 2
摘要:目的探讨体位重力牵引联合牙线加钛夹滑轮外牵引在肠道早期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肠道ESD治疗,观察组在ESD治疗中采用体位重力牵引联合牙线加钛夹组成滑轮外牵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次数、术中出血量、病灶切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总黏膜下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总完整切除率、总整块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为≤1 cm或者>5 cm时,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为>1~3 cm、>3~5 cm及形态为侧向发育型病变时,两组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形态为带蒂息肉时,两组黏膜下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重力牵引联合牙线加钛夹滑轮外牵引辅助肠道早期病变ESD手术操作简单,可以保持视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
基于血清指标的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李香 1,郑跃 2,方婵婵 1,叶思思 1,张扬 1,李云 1△
摘要:目的构建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SU)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验证组,每组115例。比较两组术后SU发生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后发生SU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SU发生率为19.13%,验证组SU发生率为20.00%。年龄越大、出血量≥30 m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越大、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水平越高为脑出血后发生S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白蛋白(Alb)水平越低为保护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logit(P)=0.409×年龄+1.288×出血量-1.335×GCS评分-1.126×Alb+0.452×NLR+1.483×HSP70+1.593×HSP90-10.325。训练组和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95%CI:0.765~0.906)、0.855(95%CI:0.777~0.913),灵敏度分别为81.82%、90.91%,特异度分别为76.34%、70.97%。结论成功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对脑出血后发生SU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骨髓增殖性肿瘤WT1、BCR-ABL基因与IL-6、VEGF、PC、PS的相关性分析
邓健威,罗庆任,朱会文,林玉萍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WT1、BCR-ABL基因与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54例MPN患者作为MPN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和IL-6、VEGF、PC、PS水平,分析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VEGF、PC、PS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T1、BCR-ABL基因对MPN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N组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和IL-6、VEGF水平更高,PC、PS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VEGF水平呈正相关,与PC、PS水平呈负相关(P<0.05)。WT1、BCR-ABL基因二者联合较单独指标诊断MPN的效能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灵敏度为88.69%。结论MPN患者WT1、BCR-AB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VEGF、PC、PS水平存在相关性,WT1联合BCR-ABL基因可有效诊断MPN。
-
枸橼酸局部抗凝在重症烧伤不同时期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陈华玲 1;王萍 2;刘念 2;杨丽萍 3;黎宁 1;游波 2△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RCA)在重症烧伤休克期及感染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接受RCA-CBP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烧伤后CBP开始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烧伤休克期(烧伤后<2 d,n=18)和烧伤感染期(烧伤≥2 d,n=4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烧伤体表总面积(TBSA)、简化烧伤严重程度指数(ABSI),CBP治疗开始时血细胞比容(HC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Child-Pugh评分,每次CBP治疗滤器使用时间、非计划治疗停止发生情况、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烧伤休克期比较,烧伤感染期HCT、PLT水平更低,尿素氮水平和休克、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发生率更高,烧伤感染期患者滤器使用时间更长,非计划停止治疗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休克期是滤器使用时间的保护因素(P<0.05)。64例患者中枸橼酸蓄积2例(3.1%),均为烧伤感染期脓毒性休克合并高乳酸血症;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患者调整治疗后得以纠正;新增出血事件5例,均为原发病所致。结论RCA在重症烧伤患者CBP治疗中安全、有效,可作为常规抗凝手段。
-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PTL4、FGF-21水平及其与病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分析
张俊杰 1,周卫平 2△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及其与病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ANGPTL4、FGF-2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NIHSS评分<4分时患者分为轻型组(n=84),4~15分为中型组(n=100),>15分为重型组(n=40);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分为无斑块组(n=44)、稳定斑块组(n=71)和不稳定斑块组(n=109);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NGPTL4、FGF-2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NGPTL4、FGF-21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ANGPT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血清ANGPTL4水平依次降低(P<0.05),FGF-21水平依次升高(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ANGPTL4水平依次降低(P<0.05),FGF-21水平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FGF-21水平间呈负相关(r=-0.57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561、-0.529,P<0.05),血清FGF-2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92、0.6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GPTL4低表达、FGF-21高表达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较健康者明显降低,FGF-21水平明显升高,二者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
宫颈癌热塑型垫联合固定及体型特征量与摆位误差的关系
吴珊瑜,黄勇志,蔡栋荣,傅秋萍,陈耀桐,王燕红 △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不同体位固定技术、脐平面体积变化(ΔV)、体重变化率(ΔW%)与放疗摆位误差的关系,并对计划靶区外扩边界(MPTV)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行宫颈癌放疗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体膜联合热塑型垫固定,n=24)和对照组(采用体膜固定,n=33),再按中位BMI分为BMI≥23.82 kg/m 2和BMI<23.82 kg/m 2患者。记录左右方向(X方向)、头脚方向(Y方向)、腹背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数据,同时记录首次CT定位图像的脐平面体积和定位前的患者体重,以及每周放疗过程中CBCT验证图像的脐平面体积和扫描前的患者体重,计算ΔV和ΔW%。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分析总体患者、两组及不同BMI患者ΔV、ΔW%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计算X、Y、Z方向MPT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摆位误差达该院放疗科MPTV时ΔV、ΔW%截断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X、Y、Z方向摆位误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患者、对照组及BMI≥23.82 kg/m 2患者ΔV、ΔW%与X、Y方向摆位误差均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BMI<23.82 kg/m 2患者ΔW%与Z方向摆位误差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BMI≥23.82 kg/m 2患者ΔV、ΔW%与X、Y方向摆位误差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Y方向摆位误差达本院放疗科MPTV时(8.41 mm),ΔV、ΔW%截断值分别为8.045 cm 3、4.12%。结论体膜联合热塑型垫固定技术可降低摆位误差及ΔV、ΔW%对X、Y方向摆位误差的影响,当该院患者ΔV、ΔW%超过截断值时应增加CBCT次数,必要时重新制作体膜。
-
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预防移植前预处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分析
陈小青 1;2,刘志刚 1△,季杰 1,吴秋慧 3,徐娟 1,邝璞 1,牛挺 1
摘要:目的观察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治疗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体及异体移植患者接受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预处理化疗所致CINV的成年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预处理化疗第1天和第3天,于输注预处理化疗药物前1 h口服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共2剂次。记录患者预处理化疗开始至干细胞回输后7 d CINV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25例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期间完全缓解率在急性期、延迟期、总期分别为72.8%、80.0%、66.4%;无呕吐率分别为89.6%、92.0%、72.8%;无抢救用药率分别为95.2%、93.6%、73.6%。33例浆细胞肿瘤和46例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完全缓解率均超过70%,46例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超过90%。预处理CHiGCB方案(西达本胺+白消安+吉西他滨+克拉屈滨)延迟期完全缓解率(93.5%)高于BenMel方案(苯达莫司汀+马法兰)完全缓解率(72.7%)及CHiFAB方案(西达本胺+白消安+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完全缓解率(71.7%);预处理CHiGCB方案随访期完全缓解率(91.3%)高于CHiFAB方案完全缓解率(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能有效控制拟行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所致CINV。
-
切割挂线结合松弛挂线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研究
陈富军 1,代述东 2,李志 3,原相军 1,李成书 1,程英杰 1,贺平 3△
摘要:目的评价切割挂线与松弛挂线相结合的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84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试验组在切割挂线的基础上,结合松弛挂线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肛门功能、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肛门瘙痒评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31.50(25.00,40.00)min vs. 20.00(20.00,3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 1、3、7 天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4.00(20.00,25.75)d vs. 29.00(26.00,32.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近期治愈率低于对照组(88.04% vs. 9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试验组远期治愈率低于对照组(84.78% vs. 93.48%),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1.00(0.00,1.00)分 vs. 1.00(0.00,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割挂线基础上结合松弛挂线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能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有效保护肛门功能,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但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
有氧呼吸训练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易成根,曾俊峰 △,傅爱红
摘要:目的研究有氧呼吸训练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92例CP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有氧呼吸训练方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临床症状积分各项目、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最大通气容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目、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呼吸训练能较好地改善CPHD患者心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生活质量。
-
肺动脉监测多期相左心耳CTA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王博成 1,梅云婷 1,方秉一 1,朱秋芳 1,潘皓青 1,梁海胜 1,孙冰冰 1,王灿 1,周静 2△
摘要:目的探讨320排宽体探测器肺动脉监测多期相左心耳CT血管造影(LAA-CTA)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左心耳封堵术前行LAA-CTA检查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为上腔静脉(SVC)监测点单期相增强扫描(对照组),63例为肺动脉监测点多期相增强扫描(研究组)。比较不同监测点位及期相成像方式下左心耳成像效果的差异及与经食道超声检查(TEE)诊断结果比较的准确率,以及左心耳血栓、栓周和充盈不良区的表现差异。结果研究组成像上完整显示左心耳腔内不同成分(血栓、栓周黏滞、正常血液)的多期相CT值改变,对病灶尺寸及进展评价优于对照组;以TEE为金标准,研究组左心耳腔内不同成分及正常区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栓周黏滞检出率高并清晰勾勒血栓边界,诊断准确率高(P<0.001)。结论肺动脉多期相LAA-CTA能较好地评价左心耳形态尺寸、血栓、栓周黏滞的CT表现,操作简便且准确率接近金标准,可为左心耳封堵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
冠心宁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吴佳梅,周青斌 △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宁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既定方案口服给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冠心宁片口服给药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心血管与炎症指标、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心血管与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峰、E/A高于对照组,A峰、E峰减速时间(D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片可稳定DHF患者血常规水平,抑制血管炎症,改善心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缓解其心力衰竭症状。